0311-88125889
15632193361
qskjdc@163.com
河北省石家庄新华区石清路9号航空大厦2901室
关注微信最新动态
机动车回收 发布于2020-12-14
中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产业发展趋势
6 月 9 日,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常务副会长龙少海在“首届中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中阐述了
中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产业政策环境、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中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产业基本状况, 并且
提出了对中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产业的六种发展趋势。
龙少海介绍,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和再生利用是节约资源、 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是我国实
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业的发展, 不仅节约能源, 减少矿源开采, 保
护生态环境, 同时, 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劳动力就业以及对环境保护、 减少道路安全隐患都产生了积
极推动作用。
据龙少海说, 进入当今年代, 将是进一步完善法规政策, 推进企业技术升级的关键时期。 随着社会
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汽车对社会形态的影响, 使中国进入了“汽车社会” 。 若以世界
平均千人拥有汽车量比较, 我国在这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与发达国家差距就更大, 因此, 中国汽车产业的
发展空间是可想向的。 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的发展与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消费和全国汽车保有量的
积累息息相关: 除了能改进交通运营的车辆状况和减少交通安全隐患、 环境污染以及能源浪费等问题以外,
同时可以为社会提供廉价的再生资源, 推动社会循环经济发展和汽车产业的科技进步。
龙少海认为, 未来我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的发展, 将会呈现出以下 6 个发展趋势:
趋势一: 今后的十年汽车报废将呈持续增长趋势。
从回收数量分析, 目前企业收车难的三大原因在逐步消弱。 社会汽车保有量增多, 报废率随之增大;
汽车产能快速增加会导致汽车价格进一步下调, 相对报废汽车“黑市” 价格萎缩; 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不
断发展以及生活质量日益提高, 人民的法律、 安全、 环保意识在加强, 因此购买新车意识也在加强, 而相
对购买报废汽车或拼装车意识减弱。 新法规政策出台, 国家执法力度也在加强, 这都将促进报废汽车行业
的发展。
趋势二: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全部实施升级改造。
随着国家颁布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 的实施, 国家拿出了中央资金开展报废汽车拆
解企业升级改造试点项目, 推动了报废汽车拆解企业的升级改造工作, 整个行业正在逐步跃升到一个新的
档次; 而落后的, 不能达标的后进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趋势三: 国家新修订的《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 即将出台。
《条例》 规定, 国家除了鼓励和支持报废机动车拆解相关的科学开发、 技术标准的研究以及新工艺
技术、 设备的示范、 推广和应用以外, 还对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实行资格许可制度。 对未依法取得报废机
动车回收拆解资格从事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活动以及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 国家相关行政执法部门
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国家鼓励、 引导机动车制造企业依法从事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活动, 支持和指引报废
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 机动车制造企业、 机动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在技术支持方面相互间建立长期合作关
系。
《条例》 还规定, 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及时将达到强制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交售给回收拆解企业, 不得
将报废机动车出售、 赠予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给回收拆解企业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 否则, 再次购买机动
车的, 不予办理机动车登记。
趋势四: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结构优化, 有条件的建立区域性破碎示范中心。
国家鼓励现有回收拆解企业加强联合、 优化重组, 支持具有雄厚资金、 技术和人才实力的大型企业
通过参股、 控股、 并购等方式与回收拆解企业合作, 引导回收拆解企业与汽车制造企业、 零部件再制造企
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积极探索整合资源、 实现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 集中支持和培育起点高、 具有规模
和示范效应的回收拆解骨干企业, 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区域性破碎示范中心, 加快形成专业化分
工明确, 以骨干企业为龙头, 中小企业为基础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发展格局。
趋势五: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业务, 将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更紧密的结合。
以国家“十二五” 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将再制造论证为关键技术之一为平台和标志, 促使再制造
工程在我国得到了较快发展。 为了将再制造工程推向新高度, 国家发改委已将再制造列为我国循环经济发
展试点的重大领域, 在已批 14 家企业作为再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基础上积极推广。 随着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
管理条例的出台, 汽车总成部件可以通过再制造技术工艺, 也将得到更有效利用。
趋势六: 加快建立起功能齐全的网络服务平台, 逐步实现政府主管部门与企业间回收拆解信息联网
和回收、 拆解全程监控; 建立全国性或区域性的报废汽车“回用件” 、 再制造零部件等信息服务平台; 及
时准确掌握报废汽车有关动态信息, 提高行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下一篇:固废产业观察|报废车新规如何促汽车消费与行业绿色发展
上一篇:报废汽车